传世山水名画《溪岸图》作者真相探究_世界名画_百科_我爱画画网_一个免费学画画的网站

传世山水名画《溪岸图》作者真相探究

2016/08/25 17:37 情断上海滩
0

如同传为东晋王羲之书法的《兰亭序》的真伪之辩,旷日持久,莫衷一是,但在一点上各方达成了共识:就是《兰亭序》的艺术成就极高,称之“天下第一行书”并不为过。《溪岸图》的作者至今虽不可确定,但此图的艺术成就非常之高。

1997年8月,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购藏《溪岸图》后美国《纽约客》杂志刊登一篇爆炸性文章,称《溪岸图》为仿制赝品,文章引用高居翰的观点:“这不可能是一幅10世纪作品……其作者应是作伪者与收藏家张大千。”以高居翰的地位,此论一出舆论哗然。1999年,大都会博物馆专门召开国际研讨会,探讨中国古代绘画的鉴定问题,会议几乎聚集了西方所有的中国美术史专家和部分中国大陆、台湾学者,然而大家并未达成共识,三大阵营依旧壁垒森严。

作伪说

持“作伪说”的包括高居翰、日本的中国美术史家古原宏伸、前克里夫兰博物馆馆长李雪曼等。高居翰列出14条证据,试图论证张大千不仅伪造了《溪岸图》,而且伙同徐悲鸿、谢稚柳、丁羲元等伪造了《溪岸图》的收藏史,称此画是张大千最成功的欺世之作。高居翰在《对“溪岸图”的十四点质疑》中以图形对比法把《溪岸图》的山形、山顶、树木、瀑泉、屋舍、水波等与张大千作品对照,并且认为《溪岸图》在构图、布局、山川、笔法上都与目前公认的五代,北宋真迹(如《夏山欲雨图》、《高士图》等)不同,认为此图与张大千仿制古画的风格,习惯(如水口和云雾、道路混杂、水纹“V”形,山顶突然消失等)完全相同。

真迹说

持“真迹说”的则有方闻、丁羲元和国内鉴赏大家谢稚柳和启功。著名书画家和书画鉴定家陈佩秋也认为这件作品为董源真迹。陈佩秋指出,《溪岸图》是董源的唯一传世真迹,而目前藏于其他博物馆的、被认为是董源的《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都不是十世纪的作品。之所以被误认为是董源的真迹,主要是明代画家董其昌一手造成,陈佩秋认为董其昌这样做有两个原因,都是利益驱使,其一,董其昌认为“吾家北苑”(北苑即董源)是他的光荣。制造“吾家(董家)北苑画”,建立“南北宗”论,竖立巩固他鉴定家、理论家地位。其二,董其昌在《潇湘图》题跋写道“董源潇湘图价值五百两”。后有纪录证明,此画被其后人翻了四倍卖出。

陈佩秋在她的论文中指出,《溪岸图》画绢材质是十世纪的材料;款识“后苑副使 臣董元画”的墨色与画面色泽一致,渗入绢底;画上收藏印章也证明此画从宋代至明代流传有绪;从对十世纪和宋代绘画的时代性研究出发,也能证明《溪岸图》的构图用笔非十世纪绘画莫属。她总结,从目前所能见有关董源的画作来看,只有《溪岸图》是符合十世纪绘画的时代风格的。这就意味着,《溪岸图》是目前传世的唯一董源真迹。

五代北宋说

而持“五代北宋”说的则包括耶鲁大学教授班宗华、何慕文,台湾大学教授傅申,台北故宫石守谦、北京故宫徐邦达和杨新。何慕文曾利用现代科技对《溪岸图》的材质进行了检测。红外X光摄影显示,《溪岸图》历史上经过3次装裱,他在论文中称,《溪岸图》绢面的经纬粗细和结构、色调、保存状态、修复方式及印鉴磨损与公认的北宋屈鼎《夏山图》相似,而与公认的张大千作伪的《藏林叠嶂》等画有巨大差异,为支持《溪岸图》是古画而非张大千伪作提供了证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