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术高考应试色彩“意”的缺失说起_美考_我爱画画网_一个免费学画画的网站

从美术高考应试色彩“意”的缺失说起

2016/08/26 10:16 王木木
0

目前,美术高考色彩由于默写的题型颇多,导致背题、套题的现象十分严重,千篇一律,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才情、题型,自由组织对象,变换色调,表达自我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个性,进入大学之后无法施展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风格追求。

基于美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的目标,强调绘画的不可复制性、唯一性、未知性和独创性,提示学生真心感悟色彩,提高色彩的要义。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具有不可复制性与唯一性。艺术的起源来自于模仿,以达到对象的形似与神似。同样,在我们初学色彩时,不外乎从临摹方式入手,以达到入门的状态。可以肯定,大部分老师都会选择最好的临本给学生临摹,既有塑造又有色调,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力。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基础不尽相同,加之教师对色彩的感悟也有所差异,得到的效果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某中学美术蔡老师认为,临摹之前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所临摹的作品,领悟当时作者作画的心境、总体色调、表现语言与表现对象的关系,达到怎样的画面目标等等。好比我们背诵古文和外语课文,如果不能通晓全文大意,何谈背诵?因此,牢牢把握画面大意应是临摹的关键。实事求是,目前市场上所谓的经典摹本、完全范画,其实并非“经典”与“完全”,当然遇到真正的“经典”与“完全”,教师应指导学生一丝不苟的临摹、研习,一遍不够甚至数遍,以求达到熟记于心。

不难发现,经典并不应试,应试并不一定经典,经典也绝非易学。蔡健老师主张意临。画面好比文章,有中心思想,有段落节奏;有轻描淡写,有言辞铿锵;有抒情委婉,有激扬亢奋,通晓大意,自由发挥,所谓内容与形式并举。

曾几何时,写生训练慢慢地被我们淡化,渐渐被剥夺了原本应有的重视。其实写生是训练观察方法,体现个人意图最朴实而最有效的方法。许多美术高校都已经意识到恢复写生形式的高考色彩的必要性与必然性。面对同一组写生对象,学生的兴趣点不尽相同,有截取大空间强调框架的,有截取局部强调构成的,更有中规中矩满构图作业的。

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或凭借个人的主观意识,画面切入点以及发展方向也随之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意在笔先,体现和决定着不同的意在笔后,同时意在笔后也调整着最初时的意在笔先。美术技能的提高就在于不断的“纠错”、“试错”中得到自醒。

最初想出默写考试办法的老师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现今的默写考试已经成为记忆力和熟练程度的大比拼。蔡老师认为,即便是默写,也应强调未知性与创造性。中国书法如同中国绘画,都强调意在笔先与意在笔后,达到理性与感兴的统一。意在笔先不难理解,就是在画前胸有成竹,而意在笔后就是视画面的情势而定,应情而异,使画面复归和谐,意在笔先也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两者是矛盾统一体。

总之,无论是临摹,还是写生、默写,都需要深刻领悟色彩的关系与意义,在过程的可知与不可知中实现学生艺术的创造性与独特性,在意在笔先与意在笔后的把控中实现艺术的整体与思想,由此,学生笔下的画面也就变得“好玩”起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