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绘画的过程与经验(3)_世界名画_百科_我爱画画网_一个免费学画画的网站

学习绘画的过程与经验(3)

2016/08/26 11:41 woaihuahua
0
但是,看了西方画家的作品与许多大师们的成就与演变,绝不是说我们要随他们之后,随着人家的什么派别去作为自己创作的模范或依附。别人画某一派的画,我们跟着随画同一派的画,我认为这又是错误的道路。如此做法,新是新了,却走上了别人的门径,受着别人的影响与束缚,步别人的后尘,缺少了自己的民族特性,充其量是某派的继承者而已。我认为在学习尝试创作的过程中,中外流派皆当深入研究探讨,更重要的是要侧重于从中国古代的艺术中去生根培养自己的艺术之苗,沿着中国艺术的道路去发展培植自己,从而画出有中国味道的画来。从外国艺术的发展方向和近百年来各位大师的演变与成就去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脱离“墨守成规”,“照搬古人画法框框”而勇敢地走向由自己摸索的黑暗崎岖,甚至荆棘刺足的羊肠小径,一旦豁然开朗,自会找到开阔而平坦的道路,因为每位大师达到巨大的成就,都必须经过艰苦奋斗,以数十年的时间,全副精神都贯注在自己各阶段的创作里面,才能希望有开花结果的一天。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硕大的果实,没有任何伟大的艺术家可以“侥幸”踏到顶峰。辛勤劳苦,不断地付上代价,是每一位希望有成就的画家应该牢记的。
 
以我自己的尝试创新的道路过程来说,并不是容易走的,而是经过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如上所及,1950年至1953年间,我在赵少昂老师指导之下作画,许多时候是临摹老师的稿子,间或自己写生创稿,同时也练习书法。从幼年开始,我练习书法一直是依照自己的爱好去临帖,有柳公权、颜真卿、王羲之的楷书、小真书,其后又临摹《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等。如是时学时辍,没有正式的系统。在我进港大到牛津时期为止,由于接触到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几位大师的作品,无形中对绘画和书法的爱好也转而受到几位大师的影响。到1959年、1960年时,我画泼墨荷花和山水画,显然有较大胆,富有尝试性的表现了。这可以从1960年在三藩市杨氏博物馆展出的一批作品为代表。
 
1961年开始卜居伦敦,尝试各种较新的画法之后,着实经历过一段极其苦闷的时期。先是子女的教育及经济等问题之坤找亟待解决,而精神上的忧愁烦恼引起身体上的病痛。虽然如此,我一心向艺之心在重重阻力之下,仍旧能鼓起勇气坚持奋斗下去。环境愈是困难,愈令我坚强地不顾一切,有时间便执笔作画。在竭力摆脱一切影响之下,试写山水。初时完全不像像样子,逐渐完成了两三幅与从前所写不同面目的山水画。画成之件,当然仍不免幼稚,但因为是由自己尝试画成的作品.也获得一点前所未有的喜悦与安慰。但是大部分的画,自己觉得不甚满意,便将之毁弃。一方面尝试创新,另外画花鸟画给画商去印贺年片或装饰性的复制品,以解决居住于伦敦的最低生活费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过着与香港时期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由于我带儿子侄儿到英国去求学,还有家务的重压,要靠自己全力解决,实在很少时间可以专心从事写画,越是时间紧迫,越想推开一切俗务杂事去执笔作画,确是非常不容易。从1961年至1970年间,我过着的便是这样不平凡的艰苦奋斗的日子。
 
1970年张老师由南美迁居美国西岸卡梅尔居住。我应召唤由伦敦赴太平洋海岸随侍张老师整整一年。居住“可以居”的时候,每天侍奉老师,谈画、看画,接待来拜访老师的朋友,协助师母烹饪,有时也看老师提笔作画写字。但老师在这段时间里也有他自己的心事,并不是每天都在画画。老师作画向不起稿,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是如此。住在卡梅尔海边风景区,来拜访者往往是自远道而来,老师便会招待中饭晚饭。师母当然辛苦,然老师喜欢有朋友来看他,可以谈天说地,上下古今无所不谈,若没有人跟他讲话,老师便会觉得无聊寂寞,但我私下觉得招待朋友而把可以利用来作画的时间都糟蹋掉了,十分可惜!
 
1970年底,某日清晨老师与我在园中散步,他突然提及毕加索、石涛、金冬心,齐白石等几位画家以及当代其他几位画家作品的“巧与拙”“生与熟”的问题。他说:“前些年我看不懂毕加素的画好在何处,认为他的画玩世不恭,但近来逐渐了解此老的作品,每过几年就变一次,画出来的东西,由于题材作风都有异于往昔,所以俱有‘生’的性质,叫人看了不得不佩服他思想的前进,感情的丰富与想象力高人一等,此老的确不同凡响!石涛的画也有‘拙’的味道。这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的艺术境界。一幅画能有‘生’与‘拙’的境界,就比别人高超,而可以百百看不厌。”他叫我切记这一点。老师又说人的性格与画有莫大的关系。此话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我随侍老师一年,这一次的谈话对我来说,比看老师画百幅画还重要得多。
第3页(共4页)
相关文章